人民网>>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李曼华:我们可以选择“享老”的方式老去

2014年03月31日10:10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我们可以选择“享老”的方式老去

新纪录片公映后,李曼华期待建立一个最全的养老影像库推动中国养老变革。 李曼华供图

3月23日,小茶馆里,伴着影片对白,不时传来欢笑声,放映完毕,人们起身鼓掌。

这是李曼华拍摄的第三部老人题材的纪录电影《金色时光》的看片会现场。

与以往不同,这部影片将传统的养老模式引入了一个新的“享老”概念,在李曼华看来,“与其让老人悲悲戚戚地孤独示人,不如将他们高高兴兴的理想生活展现出来”。

人们常说,孩子是未来。而李曼华说,“孩子其实是我们的过去,老人才是我们的未来,请像爱孩子一样爱父母”。

从电视到电影的转身

传统的家庭伦理正在消解,道德底线已经不复存在,“这样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

看着老人们的欢笑,李曼华从不后悔离开中央电视台。

2002年,李曼华进入央视文化专题部《人物》栏目,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在央视的5年,她先后拍摄了数十部人物纪录片。

而此时,央视逐渐开始以收视率作为评定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李曼华的很多创意被扼杀了,离开的念头愈加强烈。

一次东北的外采让她下定决心

采访对象是一个中年妇女,她给李曼华讲述了一个母女二人共侍一夫的故事,而她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这完全颠覆了李曼华的世界观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看法,她想尽办法又采访了当事人亲友、警察、法官,并走访了周围的几个城市,试图找寻现象的根源。但让李曼华震惊的是,所有接受采访的人最后都会加上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人总要活下去嘛。”

这让李曼华认识到,传统的家庭伦理正在消解,道德底线已经不复存在,“这样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

本打算以此拍摄纪录片的李曼华,在遭遇当事人消失的情况后,决定离开央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李曼华将她的电影处女秀命名为《闭上双眼》。这部电影很快入围了第五届美国圣地亚哥女性国际电影节、第三届印度女性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一些投资商找到李曼华,希望为她的下一部电影投资,她也准备以此作为自己《女性三部曲》的开篇,着手为后两部电影做准备。

拍养老题材遭全体反对

剧本、演员、摄制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女主演一回国就开拍,为什么突然放弃一切去拍大家都不看好的养老领域?

就在第二部电影准备就绪时,李曼华看到了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老人死在家中,两周后才被发现。

李曼华失眠了,她搜索中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看到的越多越震惊:目前的养老结构已呈现倒三角结构,二十年后,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负担十二位老人。“上层政策与一线养老之间的交流存在鸿沟,也许影像能将底层的现状和意愿传达上去,引起更多人对养老的关注。”那天晚上,李曼华决定,停拍女性电影,改拍一部养老电影。

这个“拍脑门”的决定立即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剧本、演员、摄制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女主演一回国就开拍,为什么突然放弃一切去拍大家都不看好的养老领域?”尽管李曼华理解大家的想法,但这没有改变她的决定。

但当她带着剧本去找投资人时,没有一个人愿意为电影投资,拍摄不得不被搁置下来。

直到2011年夏天,李曼华家里的长辈所住的小区两个月内先后有两位空巢老人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曼华不懂为何他们要如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认为不能再等了。

没有人投资,那就自己出钱拍。拍电影费用太高,就先拍纪录片。李曼华偷偷地拿出了先生给她应急时用的一笔钱。

“就算是骗子我也认了”

曼华,我好想你,你回来吧。就算你是骗子,我也认了。我有五个孩子,都在北京,他们从来不愿意听我说话,只有你愿意听我说话。

李曼华很快发现,比决定更困难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拍摄。她选择了一个最笨的办法——“扫公园”。

于是,那个夏天,一群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人穿梭在北京的各大公园。

但老人们一听说要拍摄,纷纷摆手,躲开了,这让李曼华近乎绝望。

就在这时,李曼华遇上了辛爷爷。辛爷爷在认识的第一天,就请李曼华去家里拍摄,拍摄非常顺利。但一个月后,辛爷爷的儿子突然回来了,根本不相信李曼华拍的是公益影片,当场就把他们轰了出去。辛爷爷最终只得向儿子妥协,放弃拍摄。

一个多月过去了,就在李曼华不得不重新寻找人物时,突然接到辛爷爷的电话,电话里的辛爷爷声音哽咽:“曼华,我好想你,你回来吧。就算你是骗子,我也认了。我有五个孩子,都在北京,他们从来不愿意听我说话,只有你愿意听我说话。”

挂上电话,正在拍外景的李曼华,突然坐在马路上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想到我的父母像辛爷爷一样孤单,而天底下有多少父母,也一直生活在孤单中。”李曼华一下子明白,这就是自己的终身事业和责任。

之后,通过老人们口口相传,一个个老人愿意走进镜头:83岁的李奶奶是红北社区的独居老人,她每天盼着孩子周末能来陪她吃顿饭;为了实现社区互助帮扶的养老模式,将机构养老服务引入社区,汽南社区建设协会的王会长一直四处奔走,他已经80多岁了……

2011年的重阳节,这部名为《我们正在老去》的纪录片暨同名摄影展举行了首映和首展,这也是中国首部反映养老现状、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请像爱孩子一样爱父母”,李曼华希望每个人都能读懂这句话,并如此去做。

从“养老”到“享老”的理念

城市中的老人,在身体比较好的情况下,绝对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个人的财富、资源、智慧、自由都达到顶峰,完全是优势群体。

尽管纪录片引起了很大反响,意外的状况还是出现了。

很多老人在片子放映一半时,忍不住哭出声来,有的人甚至起身离场。

李曼华一下子意识到,让老人直面这些现状是多么残酷。她立刻停止了全国放映计划,开始反思“老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为此,她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对上千位老人进行调研,调研中,最大的发现是大城市和农村空巢率极高,此外,调研还显示,老人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很高。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是被动的接受,“养”就意味着“需要照顾”,甚至认为所有的老人都是弱势群体。

李曼华说,城市中的老人,在身体比较好的情况下,绝对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个人的财富、资源、智慧、自由都达到顶峰,完全是优势群体,“尤其50岁到80岁的30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称为人生的第二春”。

于是,李曼华提出了新的主张——“享老”主义,她决定通过影像来鼓励老人重新拥有梦想,创造价值,获得精神满足。“也许我们无法阻止老去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老去的方式。”

建影像库推动养老改革

中国的养老问题不是一两部片子能说清的,也不是一部片子就能推动和影响的。

3月23日,东四的一个小茶馆里,国内首部倡导“享老”主义的纪录影片《金色时光》试映会开始了。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86岁的老人,他曾是中国女排的技术指导,除了渴望将女排重新送回冠军奖台上外,他还期盼着将自己的音乐作品搬上舞台,影片完整地记录了老人为实现“音乐梦”艰难而快乐的过程。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部夺人泪水的温情片,不承想竟是一个传递快乐的励志片。”一个叫海南的朋友在看完试映后,如此评价。

“其实拍摄纪录片时,面对很多老人落寞的神情、糟糕的身体状况,我内心时常感觉煎熬。”每当这时,李曼华就会在北京郊区的家播下豆角、南瓜、番茄、枸杞、柿子等各类瓜果的种子。她认为,拍摄养老影像同样是一个播种的过程。“当你把种子播下去,尽管现在没人知道,但是有一天,可能有个有心人给它浇一点水,或施点肥,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即使果实并不如想象中的丰硕,没有关系,我们就做那个播种子的人。”

这部纪录影片将于6月份全国公映,截至目前,李曼华在养老领域,已拍摄了两部纪录电影长片,一部纪录短片,一部电影短片,还有一万多张的图片摄影。

但中国的养老问题不是一两部片子能说清的,也不是一部片子就能推动和影响的。

李曼华计划在5至10年内制作一系列的养老题材影像,有纪录片、电影、图片摄影,老人口述史,“我希望建立一个最全的养老影像库,目标是推动中国养老的改革”。(记者 李晋)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责编:王静、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