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探讨公众减灾教育问题 重在人人参与

中国首届“公众减灾教育论坛”在成都举行

2014年05月13日09:3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减灾教育重在人人参与

在地震灾区的一间“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孩子们创作的“1920年以来我国大灾结绳记事图”在展出中。壹基金供图

2014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6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0日,首届“公众减灾教育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国内外30余位行业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国际国内公众减灾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我国将5月12日设为“国家防灾减灾日”。随着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防灾减灾议题已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针对公众的减灾教育,由于存在参与感弱,覆盖面有限,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壹基金联合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救助儿童会共同发起此次论坛,以深入探讨中国目前面临的公众减灾教育问题。

借鉴防灾减灾国际经验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顾林生介绍,日本的公众减灾教育经验值得学习。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坚持不懈地面对公众开展灾害教育,包括建立宣传教育场馆、开展社区灾害应急演练、建立社区防灾组织等方法。仅在东京一地,就有382万人参与了市民防灾组织。女性防火组织就吸引18000人加入,少年消防团有3200人加入其中。在过去30年间,占世界国土面积0.5%、却拥有全球6级以上地震数量20%的日本,实现了死亡人数仅有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0.4%。相对而言,中国公众对灾害的了解和对减灾教育的参与度远远不足。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韩自强介绍了美国在公众减灾和备灾上的经验。美国联邦政府自2001年开始,建立和支持社区应急救援队、消防志愿者、社区协警、医疗救护队等志愿者组织,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减灾主题活动,包括将4月30日设为全国备灾日,为社区、个人开展备灾评比等。同时,通过报纸、手册、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和新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和倡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近日,深圳遭遇暴雨突袭,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邓永也在会上介绍了深圳市在台风暴雨上的公众减灾教育工作方法。通过改进技术手段,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实现15分钟内在电台电视台、交通诱导屏、机场港口自动播放,15分钟内向深圳市2300万手机用户发布,2小时内在户外LED屏播报。同时,利用宣传海报、电视宣传片、网络论坛和新媒体等工具,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全市公众都了解不同级别的灾害预警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提升公众减灾意识和能力

我国的救灾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硬件平台建设水平也领先,“但公众并没有有效参与,公众减灾教育不是简单地跟公众讲‘什么是灾害’,而要改变观念,让公众拥有基本的防灾意识。”顾林生说。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应急处处长侯建盛则认为,公众不仅是个参与者,还要成为主体,公民有意识地、有责任地参与其中。

“在城市化和中西部农村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要更快速、更有效的面向公众提升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要包括企业和媒体在内的不同部门积极参与,以系统化的方式共同合作。”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弘认为,多方力量的参与对推动减灾议题社会化也颇为重要。

在参与问题上,长年专注于儿童权利的救助儿童会尼泊尔区域项目经理Virendra Thagunna为与会者解析了其在关注儿童减灾方面的参与方式,强调公益组织在减灾教育中的作用,即投入资源的同时,还推动知识的普及,以及安全习惯的养成。

中国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科长赖丽仙认为,推动公众减灾教育的发展,须先从人的思维观念改变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经理潘谊也强调减灾工作应当实现“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减灾工作由政府部门强势推进,却缺乏了公众的主动性和认同感。通过公众自主,才能实现减灾文化和习惯的培养。

相关

壹基金启动“人人来减灾”活动

为推动公众参与减灾,一直践行“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壹基金在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发起“人人来减灾”防灾减灾公众倡导活动,通过开展“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在线测评防灾素养”等各种线上线下活动,鼓励公众关注防灾减灾议题、参与防灾减灾活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预计共有超过300个公益组织、救援队和大学生社团参与到倡导系列活动中。首届公众减灾教育论坛也是“人人来减灾”的系列活动之一。

另据了解,自2013年起,壹基金通过“儿童平安—减灾小课堂”项目,已在中西部灾害高发区域为14900多名儿童提供了生动、优质的减灾教育课程,同时提升了40家公益组织和46所小学的减灾教育能力。未来,壹基金将继续推广减灾小课堂项目,同时还将针对城市和农村社区开展一系列减灾教育项目,提升公众的减灾意识和能力,减轻灾害对人们带来的影响。(记者 赵新星 通讯员 李青芸 发自成都)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责编:王静、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