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bet365最新备用网站>>专题>>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

廖恳:从事业化发展角度推动文艺志愿服务

2014年05月22日16:10    来源: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手机看新闻

  2014年2月,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在出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社区为重点,坚持社会化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并将志愿服务提升到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的新高度。志愿服务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文联开展的文艺志愿服务之风吹遍全国各地。在2014年5月23日,中国文联确定的第一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廖恳接受中国艺术报采访,详细解读当前社会背景下,文艺志愿服务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内涵。

  中国艺术报:您怎样理解志愿服务以及文艺志愿服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作用?

  廖恳:首先,从精神层面来说,志愿精神的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与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也是对学雷锋活动的弘扬、继承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其次,志愿服务是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形式,是传播正能量的有力手段,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社会教化功能。

  再次,志愿服务并不是单纯从某一角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而是从不同维度都有价值体现。除了具有社会功能外,志愿服务还具有经济功能,乃至政治功能。

  对于文艺志愿服务来说,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作用更加明显。当前中国文联对文艺志愿服务的定位:一方面是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家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去汲取营养、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渠道。作为艺术家,社会影响力比较大,通过文艺这种表现形式能较生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表现出来。

  中国艺术报:西方的志愿服务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廖恳:我们一般认为中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有三大来源: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对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当前开展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参与人群的比例较小、各方面机制还不健全。这个时候更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成功经验。

  国外的志愿服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体系,已经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有效弥补了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志愿者占整个国家的人口比例很大;二是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巨大;三是政府在购买服务、政策法规等方面支持很大;四是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平台;五是志愿服务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得到认可。

  据我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研究,英国志愿服务的成功之处表现在:一、志愿服务理念在国内广泛普及、深入人心。二、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得比较好。四、社区是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阵地。五、有大量的、活跃的基层志愿者组织,工作领域非常广泛,且分工细致。六、有一批枢纽型的志愿者组织支持志愿者能力发展。七、国外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

  中国艺术报:请您谈一谈中国文联在推进文艺志愿服务制度化上有哪些前期成果,今后有哪些新的思考和举措。

  廖恳:从一开始,中国文联就从事业化发展的角度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将其作为中国文联创新自身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作为凝聚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的抓手,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扩大自身的联系面和覆盖面。2012年启动时就建立了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和11个全国文艺家协会分团,2013年2月,在中编办支持下成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为整个文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13年5月23日成立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吸纳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协会在队伍建设、社会化融资以及建立各级志愿者组织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制度化的安排。

  从2013年开始,我们不仅在组织建设方面进行制度化安排,而且在项目活动的开展上也是制度化安排。我们将原本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并在中间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工作——立项、制定规范、内容创新、艺术家来源等。继而实施了文艺支教、文艺培训、乡村艺术教师培训等志愿服务项目,按照项目的特点和标准来操作,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制度化安排。

  除此之外,今年要做的最重要的制度化建设就是要从宣传发动、志愿者的动员招募、培训、服务、日常管理记录、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更加规范的制度,核心就是建立一套适用于文艺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办法,也就是文艺志愿者的注册制度。通过这一套办法的建立,让更多的文艺家、文艺志愿者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激励他们经常开展志愿服务。通过这一制度,使我们有效地找到他们,也使他们能及时找到志愿服务组织和岗位。

  中国艺术报:您怎样解读将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这一举措?

  廖恳:刘奇葆同志在出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志愿服务首先是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学雷锋活动达到了高潮,在社会风气方面传递了很多正能量。而大规模的志愿服务诞生于市场经济初步确立后,虽然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志愿服务初期开展的时候,在形式上继承了很多学雷锋活动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助人为乐上继承得比较多。现在志愿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学雷锋活动那样做点好人好事,而是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比较而言,雷锋精神更为丰富、高远,志愿精神更强调自愿和力所能及,二者既有联系,又不宜等同。中央提出“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我理解,新时期开展学雷锋活动重要的方式就是志愿服务,要将学雷锋活动的精髓吸收继承过来,力求实现两者的融合式推动和发展。

  中国艺术报:在社区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有哪些特殊意义?

  廖恳:要想实现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就近就便经常性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很重要,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国内现状来看,社区都是重要的阵地。

  社区服务里既有针对社区困难群体——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的服务,也有针对社区整体建设的服务,在文化建设、环境整治、整体形象等方面,志愿者也可以参与。

  尤其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文艺志愿服务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城镇化使得村落逐渐消失,向社区转化,如何从乡村变成一个真正的城镇,不是修建多么高级的房子,重要的标志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育活动要丰富,否则就和乡村没什么区别,乡村更缺文化。中国文联联系的艺术家可以走进社区,把文艺志愿服务的基地放到社区中心,帮助社区提升整体文化艺术水平。对困难群众,除了生活照料外,更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在精神上帮助他们,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供稿)

(责编:彭晓月、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