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从两个人到20个社工,时间从未阻断他们前进的步伐。
在安徽合肥,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的招牌格外响亮。一个由20个年轻人组成的公益组织可以走多远?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到承接政府职能,再到成为政府公益创投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爱邻在困惑与艰辛中一路走来。
“或许前方的路仍然迷茫,没有人能看清方向。但爱邻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航灯,帮助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爱邻服务社理事长周军说。
这航灯,便是自助助人的理念。
“我想看看到底能做些什么”
2008年,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周军在合肥市包河区创办了安徽省首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及人社工服务社。一次机缘巧合,20岁的大学生彭良浩在网上结识了周军。后来在合肥的公益沙龙上又与周军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可不是一点点动心。”彭良浩告诉记者,大学就主修社工专业,所以按捺不住想要加入周军的团队。“平时经常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我想加入一个专业团队,在实践中看看到底能做些什么。”
虽然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彭良浩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社工生涯,两个人的社工团队也就这样诞生了。
刚开始的时候,干劲很足,彭良浩每天走社区、访家庭。当新鲜感一过,日复一日,枯燥苦累的工作让彭良浩一度迷茫无措,找不到更深的价值感。
“那时候就像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前途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虽然已经从一线的社工工作逐渐蜕变为负责项目的专业人员,但由于工资低、被误解等原因,2012年,彭良浩还是在犹豫不决中选择暂时离开爱邻,出去闯一闯。
这与社会组织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相互映照,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确让许多刚刚起步的社会组织举步维艰。
“离开一年的时间,有出去旅游散心,也进过公司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还和朋友们一起创过业,但总是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我最终的归属。”彭良浩说,在周军的鼓励下,最终决心回归爱邻,“那种感觉就像是倦鸟归巢,迷途知返。”
回归之后,彭良浩开始培养社会组织,开发社会公益项目,爱邻服务社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壮大。
做政府的左膀右臂
和彭良浩共同坚持下来的还有李红龙,生在“80”年代尾巴上,刚过25岁。圆圆的脸庞,圆滚滚的身材,总会让人在第一时间就对他萌生好感。
从2013年初来到爱邻,到两个月后正式接手颐养家园项目,作为一个一线社工人员,他每天都会接触不一样的老年人,和不同的老人打交道。通过一步步的发展,他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1+3”模式,即职业社工领头+社区专干人员+高校志愿者+生活帮扶人员共同服务于社区老年人生活。
社区的每一位老人,都牵动着每位社工的心。不论是彭良浩还是李红龙,都在做一线服务工作中与老年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说起自己做的,彭良浩对“5公斤米,5升油”计划记忆尤深。爱邻通过和媒体合作,共同募捐米和油,送给有需要的老人。“最终有130多位老人得到帮助,虽然事情很小,但我至今仍记得老人感激的眼神。”
李红龙也深有同感。“在去跟失独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于亲情的需要,感情的孤独更加可怕,我们应该更多从心理上关心失独老人这个特殊群体。”
如今,爱邻除了社会募集资金,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成为重要业务,“失独老人项目”“高龄空巢老人项目”,都得到了财政支持。尤其是合肥市包河区公益创投项目购买他们的服务,直接助推他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凭借此项目,爱邻已经成为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的枢纽与桥梁,他们把公益组织申报的项目协调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将优势项目推荐给政府购买服务。
“就像是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所说的那样,虽然爱邻前进的只是一小步,但是对于合肥的社工和社工服务机构来说,这小小的一步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彭良浩说。
“未来终究是明媚的”
1988年出生的柏俊从2011年爱邻创办开始就一直在陪伴着爱邻的成长。3年多来,从一名普通的一线社工到如今的总干事,见证了爱邻的每一次进步与困境。
柏俊坦言,尽管如今爱邻已经成为安徽省首屈一指的社工服务机构,但仍然避免不了一些颇为现实的问题。
“由于合肥整个社工行业的先天不足,社工年龄比较年轻,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因而社会对于社工以及社工工作的了解不是很全面,缺乏认同感,导致了很多项目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阻碍。”柏俊说。
彭良浩告诉记者,刚开始“吃闭门羹”是常事,进社区的时候,大家不知道社工是什么,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有时候干脆连门儿都不让进。
尽管路难走,但彭良浩的职业规划很明确:“我会坚守在公益这条道路上。我相信,未来终究是明媚的。”
柏俊说,专业社工人才的流失是他们面临的大挑战:“很多人因为家庭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同,以及薪资待遇等问题离开了爱邻,我们不得不再招聘补足缺口。”柏俊无奈地说。
“做社工确实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现在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很难维系生活,未来还要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压力山大啊。”李红龙说,但他又似乎在说服自己:“金钱衡量不出所有的价值,看到他们欣慰的笑容,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我们欣喜地接纳每一个新成员,当然也接受每一个人的离开,你理还是不理,现实的压力就在那里,不离不散。”周军自我解嘲地说,压力大,收入低,但是“痛并快乐着”!
“之所以坚持到今天,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上,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裕。”周军认真地说,“也因此,做社工需要强大的价值认同感,毕竟社会的评价标准还太单一”。(钱伟 李晓雨)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