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公益性小额信贷扶贫的喜与忧

2014年07月29日13: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前景看好 身份待明

小额贷款发放现场

7月底,正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益性小额信贷扶贫发放新一轮贷款的时间,记者近日在赤峰市乡村近距离了解了当地公益性小额信贷扶贫的实际情况。

公益性小额信贷因其面对乡村贫困人群金融扶贫的成效和贴近底层的特点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身份不明、筹资困难等因素也越来越考验着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直达“田间地头”的贷款

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图力嘎嘎查,乌云斯琴家院内,5个妇女坐在桌子旁,满脸期待地看着中和农信项目管理公司的信贷员杨勇。

“你们知道发放贷款给你们的是哪个机构吗?”“家里人是否同意你们借款?”“如果到期还不上怎么办?”杨勇抛出一连串问题。

“除了放款,还要让她们知道贷款的程序与常识。”杨勇告诉记者。

发款的程序颇多,比如回答常识类问题、提供身份证件、递交申请、按手印(签字)、家属访谈,此外还要去农户家里实地考察,核实所有信息后,信贷员现场发放扶贫贷款。

“我们现在是中和农信的二级客户,今年可以贷款1.2万元。”乌云斯琴高兴地说。中和农信将小额贷款农户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对应的贷款金额为8000元、1.2万元和1.6万元。如果农户信誉好、还款准时,可以上升至三级客户。

“去年给羊建了个新场棚,今年得修一下旧场棚。”乌云斯琴家有153只羊,除了修建场棚,还用一部分贷款给自家开的小商店进货。

乌云斯琴曾试过从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但需要楼房抵押。她家只有3间土房和3间小房,不符合条件。2013年她从村里找了4个妇女,采用“五户联保”的形式贷款8000元,分10个月还,每月还908元。

她告诉记者,有了公益性小额信贷这种无需担保、直达“田间地头”的贷款,每年家里可以增收数千元。到2014年7月,5个妇女全部准时还款完毕,凭票据她们还可以获得当地政府扶贫贴息贷款优惠。

中和农信品牌总监王静艳告诉记者,从他们这里贷款的很多都是农民、牧民、小经营者,“我们的宗旨是帮助贫困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所以我们的门槛很低,不需要任何抵押,还上门服务,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中和农信巴林右旗农牧户自立服务社主任高永利介绍,自2013年7月运营至2014年6月,他们已经累计发放贷款1376.98万元,有效客户1656户,均为妇女客户,还款率100%。

平等合作的扶贫

乌云斯琴的丈夫从门前树上摘下杏子请大家吃。杨勇拒绝了:“我们有规定,连水都不能喝一口。”

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简称“昭乌达协会”)秘书长霍桂林认同这个原则,他告诉记者:“你喝了一口水,下次可能就会是一根烟、一顿饭、一顿酒,工作怎么开展?”

昭乌达协会在赤峰市算是“老牌”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至今已运作17年。目前,资产约为3800万元,贷款余额达3300万元,有效客户5100个,还款率在99%以上。

昭乌达协会在赤峰市4个贫困旗县区的20个乡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业务,共有17名信贷员。信贷员王鸿雁现在负责400个客户。王鸿雁的上班时间几乎都花在路上,最远的客户有100多里路。每周,她不停地走访调查、收款、放款、宣传农村金融知识、回办公室记账。

昭乌达协会深谙规避风险之道。霍桂林告诉记者,机构杜绝盲目放贷,有“九不贷”原则。同时,审、贷、收分离。协会还发明了“小额信贷保险”,以贷款额的千分之三购买保险,其中,千分之二由贷款客户支付,千分之一由机构支付,一旦发生无法还款的情况,可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做了10年业务,王鸿雁和她的同事们觉得,与农牧民打交道,并非施舍,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提供“一种有尊严的、超值的服务,不是同情是合作”。

同样,协会的服务定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强调扶贫”调整为“强调可持续发展”。

多样化的自身发展之路

公益性小额信贷扶贫机构在赤峰当地开展的服务风生水起,有力推进了当地基层的扶贫工作。这些机构自身的身份各不相同,也有着多样化的发展方式。这种机构多样化的自身发展之路,使得当地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侧重点各不相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中和农信是一家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全资控股的社会企业,强调“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同等重要。”这家机构的前身是由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于1996年设立的“小额贷款试点项目”。2008年,正式改制为“中和农信公司”,从项目化运作转为机构化运作。

王静艳介绍,该公司的市场是“中西部县级及以下贫困地区”,至今已累计发放贷款80万笔,总额达68亿元,覆盖全国15个省区的112个县,贷款余额为14.5亿元。

另一家在当地从事公益性小额信贷扶贫的机构——赤峰市安信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主要为低收入的个体经营者、贫困的劳动者提供金融服务。2014年5月,公司的股东变更为商业性的投资控股公司,在3轮股东增资后,这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1亿元,累计为5700多名客户提供贷款5亿余元。截至目前,公司贷款余额为1.1亿余元。

在中和农信看来,转制创新是必要的,产权清晰、团队稳定的公司在进行市场化运作时带来的高效率,是公司大幅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和农信与安信永代表着小额信贷机构公司化转制的成功案例,但公司化改制并非唯一道路。霍桂林告诉记者,昭乌达协会的成功恰恰源于其社会组织的身份。

昭乌达协会是赤峰市妇联下属机构,身份为社会组织。从创立至今,机构始终保持属性不变。霍桂林说,机构担心改制会偏离当初设立的“服务贫困妇女人群”的目的。

身为社会组织,相对就较容易得到其他有关机构的支持与捐助,这使得昭乌达协会的发展之路,成为一条捐赠与合作的道路。

2004年以前,昭乌达协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先后实施扶贫与妇女发展项目、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并获得日本政府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项目的支持。

从2007年开始,美国格莱珉基金会项目、世界银行流动小书屋项目、美国扶贫济困基金会项目、壹基金、赠与亚洲能力建设项目、美国我开公司小额信贷项目、德国复兴银行小额信贷发展项目等先后与昭乌达协会合作。“一家地级市的二级机构能持续获得国际机构、大型基金会的资助,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明。”霍桂林说。

身份与融资难题的困扰

虽然公益小额贷款在贫困地区的金融领域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但是其本身却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农村金融的空白点非常多,我们75%的客户都未从金融机构(除农信社)借过钱。现在公益小额贷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需求。”从事公益小额贷款多年,王静艳对其前景非常看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是‘小贷’在总量上还要形成规模,否则惠及的人口有限。”

但是身份和融资难题,却限制了公益性小额信贷等发展。

昭乌达协会虽然发展很快,但资金规模仍然较小,“小额信贷机构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渠道。”霍桂林说。而且由社会组织开展此项业务在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有点“擦边球”的味道。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数千元至1万元左右的小额贷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若要提高贷款额度,又需要小额信贷机构持有更多资金。霍桂林坦言,希望在融资和机构能力提升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此外,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虽然从事的是金融领域的工作,却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所得税和涉农贷方面的税收优惠以及金融企业所涉及的优惠都不能享受。安信永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朱彦彦告诉记者,尽管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公益性质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仍不确定,融资、优惠等都受到很大挑战。“如果要扩大对农牧民帮扶的规模,势必要进一步融资。”她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的合法身份需要进一步明晰,不应呈现“模糊”状态。(顾磊)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责编:彭晓月、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