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支教”背后的思考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场乡村假期旅行运动。”
“学校疲于应付而又不好意思拒绝大学生。”
“很多孩子都是在‘被支教’。”
……
无论是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还是已成系统的支教组织,除了需要面临资金、人员培训等硬件问题,还需要面临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反支教”言论。该如何对待支教?如何支教?在2014年“为中国而教”暑期培训开幕式上,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钱理群开出了一剂药方。
钱理群尖锐地指出,“现在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培养了很多所谓尖子生。只给他们知识和技术,不教其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智力很高,但是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于是就培养出了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而各位支教教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结合,是用自己的力量‘静悄悄地进行着教育变革’的人。”
从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去支教,到支教行动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尖锐的质疑和理性的思考。这群塔尖上的麦芒应当如何进行更好的支教?钱理群教授向大学生们建议,支教需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一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三是逐渐形成读书的习惯。“要播下一颗读书的种子,教育就成功了,而且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认为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活着、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是教育的纲领、教师的目标。是关系到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空想,是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和精神资源基础上的,所以读书就是寻求精神资源。”钱理群表示。具体来说,教师自己首先要读书。其次联合当地乡村里爱读书的老师一起组成读书小组,通过读书,与当地的教师沟通。最后鼓励孩子读书,帮助学校建立图书室。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到教育的价值和活着的快乐。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从读书开始的教育显得有一些理想化的。钱理群坦言,“不可能根本改变教育状况,但如果因为支教老师的出现,能改变两、三个孩子的习惯,那就已经是成功。”(记者 韩元佳 实习生 殷悦佳)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