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这就是西安,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地。
从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到贞观之治,再到开元盛世,西安不仅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更书写了诸多华彩篇章。传承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历经17载矢志不移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洗礼,在缓堵保畅、治污减霾、城市精细化管理、八水润西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下,西安正通过以创促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细、一层层落小、一招招落实。
文明惠民:文明创建百姓得实惠
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西安市名列13个省会、副省级提名资格城市第六名,较上年前移六个位次,进入全国通报表扬行列,超额完成了《陕西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查方案》下达的“西安前进三个位次”的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秉持这一理念,西安市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高标准、快节奏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从2007年起,西安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早餐统一加工配送,保证10多万市民吃到卫生快捷的早餐。现在,放心早餐正在逐步向放心三餐发展。2010年,又推出“群众厨房”、“放心馒头”,确保让市民群众持续吃上安全放心的馒头等主食品。西安全面实施在职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到了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全市33.6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正式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8.5%和99.1%。
2013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4.4%和新增财力的88.8%用于民生,总计达到615.6亿元,增长25.8%,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更多实惠。当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78万套,基本建成6.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205户,181万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体系,占全市职工的70%。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243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20万户。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2.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100元和12930元,增长10.4%和13%。
环境提升:提振城市精气神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
近年来,西安大力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先行,采取“古新分治”的办法,成功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街区古朴典雅,现代街区文明时尚,“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集于一身,千年古都重放异彩。
为了让城市更美,更靓丽。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西安市先后积极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通过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再现汉唐仪象及明清风貌。同时,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一座座现代新城拔地而起,让西安这个历史厚重的华夏古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2004年以来,西安连续10年每年安排100多亿元城建资金,加强城市的路、水、气、热、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西安市还积极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加大对“5大引水源、7块湿地、10条河系、28个湖池”的改造提升,全市建成和恢复生态水面4.5万亩;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50个公园,300多个城市绿地广场,形成了“满城绿树满城花”的“园林化都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拔烟囱、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
管理细化:文明再上新高度
如今西安的公交线路可谓四通八达,公交车辆配备充足;地铁一、二号线相继开通运营、三号线进展顺利、四号线全面开工……在政府财政补贴下,市民持“长安通”卡乘坐公交车5折优惠,乘坐地铁7折优惠,绕城高速和机场高速实现年卡优惠通行;积极推进全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运营,解决地铁、公交站点与办公区、居民区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老百姓“乘车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西安市将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化、量化、精化、细化,不断提升城市的规划品质、建设品质、服务品质、生活品质,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传统文化自然离不开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崇尚道德的示范引领下,2013年至今,刘华国、王振治、丁水彬、沈星等4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贾合义、刘波等1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安市先后有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3人先后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11人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之多居全省之首。如今,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达3062支,总人数超过77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9.3%。各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活动载体,引导市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社区普遍建立有七支志愿服务队:“一帮一”、“多帮一”志愿队让特困群体大家管;青年志愿队定期登门献爱心;党员干部志愿队经常助人见真情;“夕阳红”志愿队发挥余热做奉献;文体娱乐志愿队歌颂美德树新风;文明单位志愿队邻里相帮促和谐;应急救助志愿队关键时刻解人难。常年活跃的千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义务理发、义务体检、小家电维修、亲情陪伴、美化社区等活动,围绕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了有益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和谐关系发展。
文化积淀夯实文明根基,文明提升彰显城市灵魂。伴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变大、路渐宽、浓荫满地、高楼迭起……这座城市愈显温暖和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历经846万市民17载的不懈努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千年古都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文明新花。(记者 杨光)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