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搭平台联手社会力量建机制配置慈善资源

2014年09月17日13: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搭平台联手社会力量建机制配置慈善资源

侯伊莎 市民政局副局长

唐 娟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珊珊 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陈 励 市关爱办专职副主任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将于9月19日-21日在深圳拉开大幕。这些年,公益慈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慈善需求与资源对接分散、低效,慈善认知的理念普及不足,社会认同和参与都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制约着慈善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

为了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民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通过举办公益慈善交流展示会这种形式,探索社会力量合作的新平台,建立慈善资源配置的新机制,找到更多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途径。相比前两次公益慈善展示会,这一届更注重资源对接、公益体验。

每个公民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慈善,也都有一颗慈善之心,但也许因为郭美美等事件,让许多人对于慈善有所疑虑,甚至望而却步。通过慈展会可以更专业、更清晰地了解真实的慈善生态,这让公众走近慈善、投身慈善成为可能。

公益慈善需要专业人士经营

刘丽华:有网友提到一个问题,说深圳很多企业不远万里跑到新疆、甘肃、陕西那边投钱做公益,还得监督所捐的项目。还有一个网友说很多台商都是这么做的,其实效率比较低。要是有一个对接平台就好了,但是怎样取得信任呢?有什么建议?

陈励:慈展会最大的转型就是永不落幕,通过网络方式、电子化平台,把所有捐赠的需求方找到,同时把所有流程透明化。这些希望在中西部地区找到捐赠项目的爱心企业最好能够来到慈展会现场,登录慈展会相关平台,提高效率来寻找公益项目。

刘丽华:陈主任谈到,可能做慈善应该考虑让更专业的人去做,效率更高。这是一个低效、高效的问题,唐女士你怎么看?

唐娟:这是关于公益慈善理念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公益慈善是不需要经营的,但其实公益慈善是需要经营的。比如公益创投,一般市民捐赠的时候就认为把这笔钱捐到某一个人身上,但如果由专业人士通过经营能够像滚雪球式地获得更多收益就更好了,从这个层次来说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像美国、欧洲等公益慈善发达的国家,专业人士非常多,而我们这里非常少。其实,贡献两个小时做一个志愿的服务或者捐赠一块钱,这是每一个普通市民都可以做到的。

侯伊莎:唐女士刚才讲的趋势在我们国家已经见端倪了。现在越来越多从事商业、受过教育的人做公益慈善,人员也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希望既能够为社会奉献爱心,又能体现专业的尊严感。最重要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业会更注重社会价值投资。欧美国家已经有了几十年经验,现在国内也逐步在朝这个方向走,像国资委、工商联就提倡企业必须做好社会责任,每一年要交社会责任报告。这其实暗含着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追求公益慈善。这样一个现实就要求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员无论从理念、制度还是平台工具上,都要全面创新。

刘丽华:郑先生是深圳义工市长奖获得者,也是企业家,觉得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企业进来做公益慈善?

郑卫宁:我有一个体会,开始做义工的时候,只是想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后来慢慢地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发现,如果有设计合理的项目,有很好的专业执行的社工队伍,同样的钱可能会产生差异很大的社会影响。在深圳这么多年,能深深感到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企业都是非常有爱心的。很多企业家都希望自己投入公益的资金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我觉得如果他们走到慈展会,看到全国那么多项目,会针对需求对项目做深入了解,也会了解到项目的精心设计以及执行的团队,还能有严格的评估,这些对企业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刘丽华:何女士,刚才侯女士、唐娟谈到专业平台能让公益款项发挥的社会价值更大,你是否有切身体会?

何珊珊:的确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深圳做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深圳的义工队伍非常庞大,在全国都特别有名。目前深圳注册社工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澳大利亚全国的注册社工人数也不过8000多人。这些社工受过训练,有学科技术背景,有理论体系。做善事光有善心还不够,还要有技术、有理论体系,要让这个钱最大限度地帮助到受助群体,这是我们致力于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跟广大公益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家参与,让慈善有更多蝴蝶效应

刘丽华:今天不少网友说不太了解慈展会,觉得宣传力度还不够。希望加大宣传力度。这个平台还有哪些渠道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下一步如何让更多人参与?

侯伊莎:我们也希望慈展会能让更多人了解、参与,但是广告、宣传的确需要资金作为后盾。目前来说,离“让大家都知道”的目标还差得很远。我们也希望网友帮忙宣传扩散,慈展会的吉祥物叫蝴蝶,就是希望通过慈展会、通过大家参与让公益慈善能够产生更大的蝴蝶效应。

刘丽华:这次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慈善业内的人对慈展会特别期待,但不是这个行业里的就不是特别清楚。刚才郑先生也提到,慈善公益不是掌声鲜花,它跟所有工作一样是充满了艰辛、困苦的一次次体验。那怎么样才能让更多不是慈善业内的人知道、走进慈展会,走近慈善?

郑卫宁:联合国的慈善宣言说慈善是公民个人、法人对社会自愿捐出的劳动和金钱。我觉得四个字最重要——重在参与。我们做过很多街头活动,每一场活动捐多少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场参与的每一个市民关注的眼光,甚至感动的眼泪,这才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越挫越勇、走得越有劲的动力。所以说慈展会,每位市民就抱着助人自助的态度去看、去了解,在个人身上补充正能量,社会正能量就会更多。

陈励:为关爱、为力量,请大家一起来到慈展会中国影象馆,一起收获感动、一起共同行动。

何珊珊:我希望大家从慈展会开始,让这里成为自己关注慈善、投身公益、投身慈善的一个起点。

唐娟:公益慈善作为第三领域,绝对不是纯洁无瑕的,但是如果你不参与就更不纯洁无瑕。现代社会一般分三个领域,第一个市场领域,第二政治领域,第三公益领域。市场领域有欺诈,难道你就不买菜了吗?政府领域有腐败,难道你就不跟政府机构打交道了吗?所以我们对第三领域也不要抱太高期望,这绝对不会是纯洁无瑕的,但要想推动它的进步,那就参与其中吧。

侯伊莎: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对公益慈善事业讨论比较深刻,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越是这样,我们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就越着急,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让大家走到一起来,共同通过行动、呼吁或者批评使得公益慈善事业朝正能量的方向走。随着社会发展,公益慈善已经从道德的高地走入正常的人人皆慈善、皆公益中来了,每个人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有好的制度环境来做公益慈善,我们就要共同去营造好这个环境。

慈展会推动公益慈善氛围形成

刘丽华:很多人应该都认识郑卫宁,他做慈善帮助弱势群体。您参加了前两届慈展会,请问慈展会给您带来了什么?

郑卫宁:我们做的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有尊严地融入主流社会。这么多年慈善事业和残疾人就业走得比较艰难,前两届慈展会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机会,意义非常重大。深圳的慈展会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国性特点,在很多公益项目上还有慈善资金的分配、项目评选等,通过多轮的社会考察、相关程序的走访,感觉走得比较公正。

刘丽华:您这话就格外有力量,您觉得公正、透明?

郑卫宁:对。非常透明。比如公益大赛,我们在前两届拿了金奖,这届只拿了一个银奖,这个银奖是深圳市唯一的一个银奖,剩下19个奖项都被外地的优秀项目夺得了。我觉得很公平,也体现了深圳慈展会是整个中国的慈善梦。

刘丽华:郑先生这是一个点,我们注意到这次还有一个面的活动。陈女士,据说这次你们在全国征集了一些项目?

陈励:是的,各位网友可以通过慈展会官网看到我们挑选出来的300多个优秀的公益项目。这次由第三届慈展会办公室和深圳市关爱办共同打造了首个国家级公益影象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交流,其次也是学习。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国大概有10多个省份的很多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甚至个人向我们报送了509部公益短片、广告,目前网络投票已经超过600万,单部影片大概有20多万次点击投票。

刘丽华:这些片子是否涉及到公益的方方面面,例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陈励:500多部影片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儿童关爱、助老助残、救灾济困、环境保护、卫生医疗,甚至包括青年创业、公益文化传承、职业关怀等,范围非常广。

刘丽华:我看到有一个关于孤独症的片子,非常具体、很生动。

陈励:有很多病种我个人也是因为这次看了影片才了解的。

刘丽华:何女士,你是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请问今年公益大赛是一个什么规模呢?

何珊珊: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到今年已经第三年了,跟慈展会同龄。今年无论从参赛项目数量、质量、包括奖金,都有明显的增长提高。去年总共有416个参赛项目,今年有906个。奖金资助金额也因为今年有基金加入,增长了48%,达到370万元。整个大赛分实施类、创意类两个类别,目前实施类的金、银、铜奖已经产生了,创意类的将在接下来的9月21日,慈展会最后一天在会展中心产生。

刘丽华:我听说这次有600个草根组织参与其中,对不对?

何珊珊:对。整个公益大赛的参赛主体除了有社会组织还有企业、个人,但绝大部分是草根组织。在这些优秀的参赛项目中,我们看到了草根组织的成长,我们也在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可以让公益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刘丽华:没有这个平台之前,这些组织、个人要寻求帮助应该还是挺难的。

何珊珊:的确,他们非常不容易,怀揣信念地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帮助他们让项目落地。比如今年的项目中,比例最高的是针对儿童服务的,占比超过30%,我们希望可以支持和鼓励这样的社会组织,让他们继续走下去。

刘丽华:有网友说就冲着有600个草根组织想去看看。这些草根组织在慈展会中能不能找到他们的需求?

何珊珊:其实公益大赛也是慈展会的大赛,也是一个资源交流对接的舞台。作为大赛来讲,我们给这些草根组织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去展示曾经做过的工作,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有香港地区,都有机会参与。从申报项目看,数量最多的省份有广东、北京,再往后是四川。四川省在这几年遭遇了一些自然灾害,有很多组织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希望可以给当地一些帮助。从大赛变化可以看出,全国慈善氛围逐渐形成,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慈展会来推动公益慈善氛围更好地形成。

论坛传真

公益慈善的资源配置存在对接困境,加之近几年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遭遇不少拷问,不少公众空怀慈善之心,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难题。

本期市民论坛透过慈展会去了解当前的慈善生态,嘉宾认为公众对慈善行动的不积极参与可能源于对慈善制度的不信任。目前慈展会在理念、制度上有所创新,正逐步搭建公开、透明的慈善资源对接平台。

不过正如论坛嘉宾所言,公益慈善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领域,并非纯洁无瑕,想要推动其进步需要公众参与其中,良好的慈善制度环境需要社会各个群体一起行动、共同营造。

现场关注

展内对接展外撮合

建立不落幕机制

刘丽华:有网友反映说不知道有一个慈展会,还有人问是否收门票?侯女士你是主办方人员,这次慈展会有什么亮点?

侯伊莎:非常感谢市民朋友关注慈展会。因为慈展会也是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慈善、了解慈善,所以慈展会的大门是敞开的。虽然要凭票进场,但票是不收费的,市民可以在会展中心北大门的柜台凭有效证件换取票进入展览馆。第三届慈展会的主要特色有三大块,首先这是公益慈善资源全要素对接平台,这次慈展会将“以会为主,以展为辅”,因为慈展会展示的都是以公益项目或者公益故事为主,可视性可能弱一些,更多的是在于理念创新。不过这个展会与其他展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展示的方式不是通过展柜来展示,而是通过主题,根据主题的不同安排相关组织和项目聚集在一起,便于大家互相之间交流,促进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当然展会期间我们也会举办各类公益活动,让大家在公益活动中进行交流、相识。

刘丽华:慈展会的互动性很强,公众可以参与互动。

侯伊莎:对。最重要的是今年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业界人士对资源配置新的需求,我们创建了资源对接平台——“网上慈展会”。很多社会资源如果要做成项目,需要各种资源配置,而目前资源配置既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也没有一个固定平台,今年我们根据社会需求与专业人士合作,创建了一套集合挂牌、评估、发布、追踪服务等的制度办法,然后通过技术人员搭建网上平台。目前已经有12个项目成功交易了,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线上线下、展会期间和平时交易能够完整对接的工作链条,建立一个新的公益慈善资源配置的生态圈,让公益慈善快速发展。

刘丽华:网友说就3天时间太短了,有项目的和要钱的,3天不够。其实您这么一说,跟几天时间没有关系,可以不落幕的。

侯伊莎:对,不落幕的。我们以此建立一个不落幕的机制,全年365天,有362天在展外撮合,展会3天把我们一年来对接撮合的成果展示出来。今年我们设计了一个品牌推广展示区,把大中华圈内一些好的机构、对社会有很强辐射力的品牌专门安排一个展区,比如台湾的慈济、香港的社联,还有郑卫宁基金会等等。另外整个展区的格局也比较新,正中间是一棵树,命名为“中国梦之树”,外围共设五环,第一环是信息发布,第二环是品牌推广展示区,第三环是八个主体草根组织的展示,第四环是企业和基金会社会责任展示区,最后一环就是活动。这样做成从圆心向外围辐射的格局,让人看上去耳目一新。

刘丽华:唐女士,刚才侯女士提到了慈展会形式的创新,你怎么看?

唐娟: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各种需求的人都可以在慈展会这里找到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草根NGO可能需要资源支持,在展会这里可以发现;而作为资源供给方,在展会也可以发现他想资助的对象。

刘丽华:对市民来说应该感受也不一样,这个可以参与,比原来的形式更实在些。

唐娟:既可以参与,同时也可以受触动。

刘丽华:有网友说之前觉得慈展会就是要钱的和给钱的对接,今天听起来并不仅仅是这样,对慈展会这样一种形式,你怎么看?

唐娟:从公益慈善发展的历史来看,公益慈善展示交流会应该说实属罕见,这是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各种单元、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一个活动。这个跟其他展会比如高交会、文博会相比,它的制度性内涵更加突出。我把慈展会理解成巨大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空间,在这里可以实现公益资源对接,但更重要的这是一个行动空间。第三,这也是一个理念空间,目前我们公益慈善发展不是说没有行动,欠缺的是理念。第四个,这是一个巨大的制度空间。

刘丽华:理念可能是公益的短板,很多网友想参与,但又说红十字会让他看不清。

唐娟:过去大家看到的是静态的公益机构,比如说红十字会,大家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离我们生活很远。但是现在慈展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共空间,作为草根市民他参与进来,他能亲眼看到公益慈善是什么,而他的理念也会随着行动和实践而改变,这就是平台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理念的不转换、行动的不参与,可能源于对慈善制度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改变制度要在实践中经过摸索、试错和不断地完善,现在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目前的慈善制度如何也可以得到展现,比如慈展会讨论的主题、公益创投、慈善组织改革等等,这都涉及背后的制度设计问题。

网友帖摘

希望有一个透明、公开、公正的平台,有机会让我们用自己眼睛去看、去判断,去辨析真伪。其实哪里有人不愿意做慈善的事情,每个人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做慈善就是在成就自己。只是现在骗子太多,所以不敢参与了。

——网友53

之前对慈展会的印象就是有钱的帮没钱的,富的帮穷的。感觉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应该需要更多的社会角色加入,使各界慈善力量都有可以施展之地。

——网友78

现在一些公益慈善对于最需要帮扶和后援的,一般是一阵风儿吹过,能够坚持做才是好,希望深圳能促成这样的慈善氛围。

——网友507(记者 林捷兴 摄影 刘羽)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

(责编:王静、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