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色的小箱子缓缓拉开,86本扶贫工作笔记本、21张手绘贫困村草图记录着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原扶贫办主任赵文强做人、做事的真切感悟。
“莫副主任回南宁,我处理工作文件”——人们没有想到,这行文字,成了赵文强的绝笔。2014年2月14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死,赵文强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瑶山,离开了24年励精图治的扶贫济困事业。24年里,赵文强的扶贫足迹遍及大瑶山的每一个村屯。瑶乡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见证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眷恋。
86本笔记 21张草图:他心里惦记的全是瑶族群众
赵文强笔记摘录: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正月初六,在五伯爷罗茂彬家吃新屋酒,与罗会邦共桌,他重述了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的话,并把这句话作为新年礼物赠予我。罗会邦,大樟乡义路村普通老百姓,今年65岁。——2002年春节
翻看赵文强的笔记,“扶贫”“救助”“发展”是其中的几大“热词”。
1991年,赵文强和现任金秀县大樟乡扶贫助理赵进学一同来到金秀县大樟乡工作,并肩战斗在扶贫工作一线。
1992年到1993年,赵文强负责大樟乡甘蔗砍运工作,由于糖厂运力不足和管理不善,群众砍下的甘蔗经常不能按时调运进厂,甘蔗被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损失很大。“他坚持每周至少用三天时间踩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往返于大樟和罗秀糖厂之间,每天早上6点多钟出发,深夜才回到家里,为的就是帮群众多争取甘蔗票,协调好车辆运蔗,把损失降到最低。”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赵进学依然记忆犹新。
大樟乡石碑坳到大红台公路是金竹坪等6个村屯通往山外的必经之路,这条路经过的地段山高坡陡,地势险恶,修建难度大,许多企业不愿参与施工。赵文强从石碑坳徒步走到大红台查看沿途情况,发动群众配合修路。在赵文强的积极协调下,这条路按时完工并通过了验收。
赵文强走遍了大瑶山里的21个贫困村,亲手绘出21幅精确的贫困村地图,并将调研成果做成幻灯片,为贫困村争取政策支持。正是凭着这样一颗心,他坚持20多年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扶贫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情定”青山:扶贫帮困是一种信念
赵文强笔记摘录:我一生的理想,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贡献,使家乡人民富裕起来,使家乡的各项事业振兴起来。
工作24年来,赵文强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宛如扎根大瑶山里的一棵石崖茶,朴实无华,“情定”青山。
2007年10月8日,赵文强被任命为县扶贫办主任。位于大瑶山深处的三角乡甲江村就是这样一个扶贫典型。这个村四面环山,田地稀少,群众靠种植八角和杉树为生。由于交通不便,全靠肩挑马驮,八角等农副产品运输无门。对于未来,村党支部书记盘秀萍心里填满了忧愁。
盘秀萍记得,2012年的冬天,赵文强第一次来到甲江村调研。为了掌握村里的情况,他经常一个人来到村里实地调研,把全村10个自然屯全部走遍。通过实地调研,赵文强决定在甲江村打造石崖茶种植基地,为村民点燃致富梦想。
扶贫产业到哪,基础设施就要跟到哪。为估算从甲江村古少屯到茶叶基地的距离,赵文强每走100步便折一根小树枝放在兜里,一步大约75厘米。一路下来,他兜里装了400多根小树枝,3.5公里长的茶叶基地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测出来的。
自担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赵文强利用大瑶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先后建成绿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药五个特色产业基地,全县贫困人口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扶贫路则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
“不近人情”:扶贫资金一分都马虎不得
赵文强笔记摘录: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遍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观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身,无偏颇之爱心,榜样焦裕禄,赢得百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这是赵文强仿照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填写的《公仆铭》。熟悉赵文强的人说,这正是他的自画像。
谈到赵文强的工作作风,金秀县扶贫办综合股股长陶菊芳这么说:“他认真到不近人情的地步。”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金秀县每年扶贫款有上千万元。对这些资金的具体管理和使用,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赵文强常说:“扶贫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一分都马虎不得。”
陶菊芳回忆,在办公室,很多施工队的负责人想通过宴请的方式来拉关系。刚开始,赵文强还委婉推辞,再次邀请时,他便拉下脸来一口回绝。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提请他吃饭的事。
身居要职,掌管项目,仅靠自律还不行。为防止有人侵吞挪用,赵文强指导制定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九项制度”;为避免在选择项目施工单位时部分人说了算,他实行“票决制”,让扶贫项目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廉政工程、惠民工程”。
赵文强悄然离去时,他的银行卡里只有2500元,其中还要扣除每月800多元的房贷,以及还未汇给女儿的1000元生活费。(记者 李 慧 刘 昆)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bet365最新备用网站”,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bet365最新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