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要感谢本次活动主办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保护生物多样性既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升华,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早在1984-1987年间就开始探索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可能性,并多次起草和修改《公约》的条款,最终促成了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公约》的成功签署。今年,IUCN将同国家林业局、绿发会共同主办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大会,大会成果将最终以报告形式递交到联合国,期望通过这样一个跨部门、跨领域、跨国家的平台,分享国际上生态系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为多边国际协议政策的制定提供具体引导方向。
在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使一些物种消失或濒临灭绝的危机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全球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2015年恰逢麋鹿回归中国30周年,历经30载的养护、保育、繁衍和扩散,截至目前,中国麋鹿的数量已经达到4000头左右的规模,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保护区范围内。麋鹿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野外灭绝物种,是曾经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珍稀物种,如今在它们的发源地正努力生存。这30年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与腾飞的黄金时期,覆盖全国的重要物种和栖息地得到了保护,麋鹿的种群复壮和自然野化的历史与此吻合。麋鹿的成功回归,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功缩影。
2015年,IUCN与绿发会合作,在内蒙古兴安盟建立了生态文明研究院,已经开始展开兴安盟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以寒温带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为主,希望生态文明研究院的工作,能够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一部分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尽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日益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奉献,让我们抓住机遇,携手奋进,为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