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保部网站消息,11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上发表题为《改革生态环保制度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特别演讲。
陈吉宁在演讲中系统梳理了2015年我国在环境发展问题上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并指出,2015年是中国环境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
陈吉宁提到,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独立成章,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加之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三份纲领性文件彼此呼应、相互衔接,明确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原则、目标和任务,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陈吉宁指出,“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6大措施。中国政府将按照《建议》要求,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入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
陈吉宁认为,改革环境治理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是重中之重,是将顶层设计和改革蓝图具体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的“牛鼻子”,需要率先突破。就此,陈吉宁提出了5点看法和打算: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坚持依法保护环境。“十三五”时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法治,实施好新《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税、核安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探索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模式,强化公民环境诉权等司法保障,推动建立系统完备、高效有力的环境法治体系。
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将采取生态红线、战略环评、环境标准以及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等重要举措强化预防。“十三五”期间,将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即生态红线,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同时改革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污染排放标准、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形成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制度间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简便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环境保护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改革环境监管方式,提升监测监管执法能力。从今年开始,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主体责任。“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
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倡导全民参与。将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新闻慈善促进会新闻中心)